精明選擇循環貸款:常見陷阱 + 實用貼士!
靈活貸款還是債務黑洞?你需要了解的真相
在2025年高通脹與加息環境下,香港市民對靈活資金周轉的需求日益增加,令「循環貸款」再次成為熱門借貸選擇。這種貸款形式讓借款人在核定信用額度內可隨時提款與還款,靈活性高、現金流管理方便。但正因彈性大,不少人因為疏忽而跌入債務陷阱。
本文將詳細拆解三個最常見的循環貸款誤區,並提供五個選擇貼士,幫助你做出聰明財務決定,避免走入高息泥沼。
循環貸款三大潛在風險
1️⃣ 無限延期還款=隱性債務風險
循環貸款沒有指定的還款期限,令部分借款人誤以為可以「慢慢還」,但實際上每月累積的利息不會停止。這類「最低還款額」設計,可能令你長期處於還息不還本的狀態,債務愈滾愈大。
如何應對?
無論貸款是否規定還款期,也應設定自訂的清還時間表。建議使用自動轉賬方式每月固定還款,優先清還利息高的部分。
2️⃣ 隱藏收費項目令人防不勝防
不少金融機構的循環貸款會包含複雜費用,例如提款手續費、支票費用、帳戶維持費、甚至提前還款罰款,這些成本往往在細則中才出現,容易被忽略。
如何應對?
借款前要求機構提供《費用總表》或「APR(實際年利率)說明」,並與多間貸款平台作比較。切勿只看「低息」字眼而忽視實際支出。
3️⃣ 利息飆升陷阱,一不小心就墮入高息黑洞
循環貸款在首幾個月可能提供吸引的特惠年利率,但優惠期一過,年利率隨即大幅提升至18%或以上。若無法準時還清或長期使用額度,會進一步拉高總還款額。
如何應對?
仔細區分「優惠利率」與「標準利率」,並試算在優惠期後的總利息支出。如果預計需要長期借貸,應優先考慮整體利率較低的貸款產品。
如何比較與挑選合適的循環貸款?5個精明貼士
✅ 1. 比較「實際年利率 APR」而非表面利率
實際年利率會包括所有收費項目(如年費、手續費等),是最準確的比較工具。別只看「年利率低至1.99%」,實際可能遠超10%。
✅ 2. 提款方式與便利程度
2025年越來越多貸款平台提供即時轉賬或手機提款服務。若頻繁提款,建議選擇支援FPS或轉數快的貸款機構;如提款金額大,可選擇提供支票或櫃位提款的產品。
✅ 3. 是否設有年費/提款手續費
某些銀行或財務公司仍收取年費或每次提款手續費,會大幅增加長期借貸成本。比較貸款時,應清楚列明這些額外支出。
✅ 4. 可申請貸款額度
不要盲目追求高額度!應根據個人需要與還款能力來決定。一般建議總還款佔月入不超過35%,避免因過度借貸影響信貸評分。
✅ 5. 查閱信貸評價及平台背景
選擇有牌照、聲譽良好且透明度高的平台尤為重要。2025年起,金管局加強監管部分金融科技平台,消費者可透過金管局網頁或投訴紀錄查閱相關資料。
靈活與責任並重,掌握借貸主導權
循環貸款能為個人資金調度帶來極大彈性,但如使用不當,也可能變成無底深淵。特別在2025年貸款環境進一步數碼化、產品選擇更廣之下,消費者更應提高財務敏感度,透過比較平台、細閱條款、設立還款目標,做出最明智的貸款選擇。